电影《戏台》自7月7日起开启院线预售,但截至目前的预售成绩并不理想,票房总额仅为39万元,首日预售票房更是仅为26.2万元,即便算上点映票房,也尚不足60万元。该片由陈佩斯执导、编剧并主演。作为老一代影迷心中的“神”级人物,陈佩斯无疑承载了众多影迷的期待。然而,从目前的预售情况来看,《戏台》似乎注定要面临票房滑铁卢,陈佩斯老师在这个暑期档恐怕很难有突破。
从《戏台》目前曝光的宣传材料来看,影片的多个“劝退点”可能是导致其成绩不佳的重要原因。笔者并非想阻止观众观影,而是希望通过个人的一些观察,能够帮助影片找到更合适的推广方式。毕竟,单是“陈佩斯”这三个字就已经吸引了大量影迷的关注。
第一个劝退点便是影片设定中的“民国年间”。这是当前院线电影中一个需要回避的雷区,尤其是对于具有丰富观影经验的影迷来说,“民国”题材往往意味着一种架空的历史叙事,观众容易产生距离感。最近上映的《无名之辈2》便是一个显著例子。第一部《无名之辈》凭借7.94亿元的票房成绩,成为小成本电影中的黑马。然而,续集《无名之辈2》的票房却大幅下滑,目前仅为4040万元,预测最终票房最多也只能达到6566万元。如此巨大的跌幅,背后原因不难猜测:影迷们的审美发生了变化。特别是影片中“曼谷街头”这一设定,清晰地表明这是一个与中国观众生活和情感关系较远的故事。因此,尽管《无名之辈2》保持了上一部的品牌效应,但因无法与观众建立共鸣,票房显著下降。
展开剩余68%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《戏台》中。电影的故事梗概开头便写道:“民国年间,战乱频发。”这种设定对于观众来说,无疑是一个明显的劝退信号。对许多影迷而言,民国题材代表了较为抽象的历史背景,影片的内容与他们的生活、情感体验距离较远。当影片无法与观众建立有效的情感联结时,观众自然就没有了购票的动机。在当前的电影市场,影迷们对于影片的“消费理由”越来越挑剔,能够触动他们情感的电影更容易获得票房支持。
第二个劝退点是影片改编自话剧。在市场上,不是所有话剧改编的电影都注定失败。像开心麻花等喜剧团队将话剧改编为电影时,通常能够凭借其欢快的节奏和幽默的风格吸引大量观众。然而,《戏台》却有可能面临不同的困境。陈佩斯一贯追求话剧作品的艺术性和讽刺性,这意味着改编后的电影很可能保留大量话剧的元素和审美取向,而这种风格往往比较文艺,场景设置也可能会比较简单单一。影片的预告片未能打破影迷对这一点的担忧,让观众感觉影片过于“高深”,可能不适合大众消费。对于院线电影而言,场景单一、艺术性过强而缺乏商业化元素,这无疑是一个劣势,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暑期档。
最后,影片中的反派角色“大帅”也可能成为一个劝退点。对于一些文艺片爱好者来说,陈佩斯的作品大多以讽刺与黑色幽默为主要特色,影迷们期待的是一种高级的戏剧性表现。然而,《戏台》中的反派“大帅”角色却显得有些俗套和简单,尤其是在东北小品中,类似的大帅角色早已成为常见的反派形象。这种设定缺乏新意,无法给影迷带来预期中的冲击感和高级感。若影片中的亮点和情感冲突无法得到有效展示,那么在预期之外的平庸表现可能会让部分影迷失望。
总的来说,《戏台》面临着多个潜在的劝退点,从故事设定到话剧改编,再到反派角色的刻画,影片在吸引普通观众方面的难度较大。对于陈佩斯这样一位资深的艺术家来说,电影的艺术性与商业性之间的平衡尤为重要。如果影片在上映前能够更加明确地展示其看点,或许能吸引更多影迷的关注。电影市场,尤其是暑期档,向来充满竞争,电影的亮点必须提前亮相,才能激发观众的购买欲望。
尽管目前来看,《戏台》的预售情况令人堪忧,但笔者仍然希望它能够在上映后突破当前困境,获得一个更好的票房成绩。毕竟,陈佩斯作为一位拥有丰富创作经验和深厚艺术积淀的导演,依然值得影迷们的支持与期待。
发布于:福建省倍悦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